潘德明和希特勒谈话内容(潘德明的故事是真的吗)

提到探险家,绝大多数人脑子里蹦出来的是麦哲伦、哥伦布等等人物,但实际上,民国时期的中国曾有一个比他们更伟大的探险家:他曾用徒步自行车的方式环游了世界。

这位探险家叫潘德明,浙江湖州人,曾经是那个年代轰动世界的人物。他历时8年,先后到达40多个国家,与20多个国家元首、名人会见的事迹,曾轰动了全世界。

但遗憾的是,因为他在旅行归来后的突然消失,关于他的故事也戛然而止,以至于: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我们国家曾有过如此厉害的人物。

潘德明

潘德明的故事得从1930年,也就是他决心环球旅行那年说起——

1930年6月29日,正在南京四牌楼快活岭餐馆工作的员工潘德明突然在看到《申报》上的一则消息后,有了反常的举动:他突然两眼发光,随即一拍大腿,跃然而起,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师傅们,一阵风似地冲出门去了。

潘德明的举动把大伙吓坏了,其中一个师傅捡起地上的《申报》,指着头版上《昨日亚细亚步行团出发记》道:莫非想跟他们一起出国?其他师傅围拢过来,议论纷纷:他疯了!啊,他想出国?

就在潘德明的同事们议论纷纷之际,他已经搭上了南京开往上海的列车。

列车在飞奔时,潘德明的思绪也开始翻滚。早在读中学时,他就有了环游世界的梦想,为此,他还一直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地理书籍和世界各国探险家的著作。环游世界,必须得会外语,因此,他还孜孜不倦地自学了几门外语。

他没有读完中学,但他离开学校时并不沮丧,他树立了环游世界的大目标。他给自己定下了两个出国旅行的条件:一要有缝衣服的手艺;二要有一定的烹饪技术。有此两条,即使身无分文,也能生存下去。

列车抵达上海后,潘德明飞快地跑回家,将自己想和亚细亚旅行团环游世界的想法告知了父母。他的父亲是个普通的裁缝,但他是个开明且懂儿子的父亲,他知道:儿子每年暑假都坚持去莫干山旅行,就是在为环球旅行做准备。

去吧,有梦想,就趁着还没成家去实践吧,我是没机会了,你有机会就要抓住!父亲被儿子满是渴望的眼神感染,他用坚定的口气说: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等到潘德明获得上海方面的支持,拿到介绍信时,旅行团已经到了杭州。于是,他马不停蹄地赶赴杭州,并在此和旅行团的李梦生等八名成员汇合。

步行团

旅行刚刚开始,就不断有人退出,他们抵达厦门时,整个旅行团就只剩下潘德明和李梦生、胡素娟三人了。

这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的旅程,他们用了整整四个月的艰难跋涉,才抵达办理出国护照的广州。马上要出国了,潘德明激动地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他说:

在广州,我们的工作是很忙的,因为要领一张出国游历的护照和缝制一些合适的衣服,现在我们想做童子军所穿的衣服、皮绑腿等,因为我们要到外国去也能穿得漂亮一点,不要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

为了宣扬中国,潘德明还想在广州买一些中国明信片,如有古代建筑、名胜古迹等,汇编成书,给外国人看看。

此时的潘德明一直牢记着团队出发时的宣言:雪东亚病夫之耻以谋世界上之容光。

在出国的船上,身着精神的童子军军服的潘德明等人,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衣衫褴褛的国人,心里涌出无限的哀伤。那一刻,潘德明有了一个想法:想借着这次出国游历,探索到救国救民之法。当然,这话,他并未和同行的伙伴言明。

就在他们出发当年年底,抵达越南、并受到无数侨胞欢迎后,李梦生、胡素娟退出了步行团,这一路遭受的各种艰难困苦,已经让他们对前路望而却步了。如此一来,旅行团只剩下了潘德明一人。

路是人走出来的!失去了所有伙伴后,潘德明没有丝毫沮丧,反而更加斗志昂扬,他决心一个人完成环游世界的征途。

1931年元旦,潘德明在西贡买了一辆英国兰陵牌自行车、照相机。如此一来,他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以前他一天最多走75公里,可有了自行车后,他一天可以走190公里。

潘德明还带了一本八开大、五厘米厚、四公斤重布质硬面的《名人留墨集》。刚刚将它拿到手里时,他并不知道:将有一千二百个团体,以及印度甘地、尼赫鲁、泰戈尔、土耳其总统凯末尔将军等个人的题词和签名被写在这本集子上。

潘德明与泰戈尔等

一路上,潘德明经历了很多磨难,穿越沙漠时,因为长时间吃不到蔬菜、水果,他的嘴上长满了水泡,鼻子干得流血,他数次昏倒在荒漠里。有一次昏迷时,他实在无法挣扎着起来,若非一个阿拉伯的骆驼队经过,他早已死在了荒漠。

除了身体遭受的种种外,他还要应付外界的各种挑战。有时,他会被抢食的猴子拦住去路,有时,他还会碰上搏斗的猛兽。

行至克罗卢山脉时,他还与一条不期而遇的大莽展开了搏斗。那次可真惊险,被大莽缠住后,他差点因没法呼吸而昏倒,那样一来,他将随时被大莽吞食。好在,求生的本能让他迸发出奇异的力量,关键时刻,他憋足气力,猛地挣脱双手,紧紧卡住大莽七寸处,迫使大莽松开了他……

独行的潘德明还曾在荒漠遭遇了阿拉伯强盗,他们手执明晃晃的阿拉伯腰刀,让他把所有值钱的东西留下。那次遇险,若非他急中生智用阿拉伯语诵读《古兰经》首章,他们很可能会拿走他所有东西,甚至直接将他杀死。

在潘德明的请求下,他们将自行车、指南针、旅行包和那本《名人留墨集》留下了。

好在,这一路也不全是惊险,偶尔也有惊喜。在叙利亚大马士革,他就碰见了一个自称来自英国兰陵公司的推销员,因为当时的潘德明在国际上已经声名远扬,这位推销员激动地表示:愿意回收他的这辆旧自行车,赠送他一辆崭新的兰陵自行车。

潘德明

可惜,这个惊喜未持续多久,潘德明就失去了他那崭新的自行车。随后,他又只能徒步旅行了。

环游世界的过程中,潘德明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也领略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他的见识也大大增加了。与此同时,他也在一天天变得黝黑而健壮。出发仅仅两三年后,他在人们眼里的形象就变成了这样:

约摸二十多岁,衣服虽然是简陋的,但体格健壮,有一副力士身架。他好像久经锻炼,浑身上下没有一块松软的地方,全是肌肉和铁一般的筋骨。头上戴了一顶‘铜盆’帽,面孔完全暴露在外面。脸上的表情威严和温柔兼而有之,脸上皮肤黑得和煤炭一般……

一个人上路,最怕的实际并不是豺狼虎豹或者盗贼,而是孤独。这点,潘德明深有体会。一路上,他一直在忍受孤独,有时一连无数天见不到一个人,他不得不自己和自己对话来缓解寂寞。夜宿野外害怕时,他还会突然唱歌为自己壮胆。

是什么力量支撑潘德明永不言弃,坚持走到最后?答案依旧是他出发时的初衷:雪东亚病夫之耻以谋世界上之容光。这个初衷,一直随着他的旅途的推进,不断被强化着。

出发前,潘德明对家国或许没有那么深的情感,可当他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独自前往各国各地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潘德明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做自我介绍,他的开场白永远是:我是来自中国的潘德明,我在用徒步或自行车的方式环游世界,途经你们国家,还请多多照顾。

潘德明

潘德明发现:他几乎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找到侨胞,每每这时,他们都会像失散多年的亲人那般亲切:离家越远,越明白骨血相连的意义。也因此,他对世界各地侨胞的遭际满怀同情。

我们都是穷苦人,为了生活漂洋过海,背井离乡,在国外饱受欺凌,洋人瞧不起我们。这是潘德明最常听到的一类话,侨胞们乡音不同,可见到他后表达出来的,却都是差不多的内容。

潘德明目之所及,中国人和黑人一样受到白人的欺侮,遭到绑架和杀害,他们低矮的茅屋经常被白人烧毁。

中国的侨胞,绝大多数都在各国从事繁重的劳动,他们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拿着最少的薪资,却长期遭受欺凌。可关键是,他们遭受欺凌也没人替他们做主:国家太贫弱了。

潘德明每到一处看到侨胞,都会把祖国最新的情况说给他们听:日本人攻打上海闸北了,中国人血流成河,积尸如山……

好多次,潘德明在讲到祖国的现状时,都忍不住和侨胞们抱在一起痛哭。

潘德明为雪东亚病夫之耻而环游世界的举动,感动了无数侨胞。即便并不富有的侨胞,也会在遇见他时设法款待他,有的,甚至会在他离开时,将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赠给他。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他让侨胞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

潘德明印象最深的一次捐赠,是来自东北的一位女学生,她因参加抗日活动遭到通缉,不得已流亡海外。见到潘德明、了解了国家的境况后,为了支持他,她当场取下随身佩戴的金项链赠送给潘德明。

途经澳大利亚时,当地的侨胞还直接用自己攒了很久的积蓄,给他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可以说,潘德明这一路上,虽孤独,却一直有光亮的陪伴。这些温暖,支撑着他走到了最后。

八年时间,潘德明或骑车,或步行,经柬埔寨、暹罗(今泰国),过马来西亚、新加坡,历尽艰辛,先后到达印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古巴、巴拿马、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40多个国家……

路上,潘德明除了饱览了各地美景外,还结识了无数名人,并让他们在他的集子上留下了各种字句。

他也曾在各地留下了他的印记,途经希腊时,因为在报纸上看到中国因没钱,而不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的消息时,他十分气愤地痛骂当局,还在奥林匹亚遗址刻下了中国人潘德明到此的字句。

潘德明

潘德明到希腊的消息,震惊了整个希腊,他们长篇累牍报道了他的事迹。希腊首相维尼齐罗斯在接见他时说:潘德明先生,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东方古国的觉醒。

他也在无意之中,见证了很多国家的历史进程:途经印度并见到甘地时,他们正忙着从英国人手里谋求国家的解放;途经德国时,见到了希特勒,同时也看到了大量军人在日夜操练,听到有些人在唱今天属于我们的是德国,明天属于我们的是世界,而这些恰恰是二战的前奏。

他看到无数落后地区的国家,和当时的中国一样在谋求民族的尊严和自强。

因为游历世界的缘故,他早于多数中国人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端:巨大的贫富差距。在纽约街头,他看到了大量失业的人群,还有在废弃的油桶边烧柴取暖的黑人。他在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城市,几乎都能看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边是豪华奢侈,一边则是穷苦愁惨。

在美国,潘德明曾发出感慨:我真的为自由女神感到羞愧,他们(穷人)的衣服褴褛得不成样子,还不如富人家的狗。

不过,潘德明此行最大的荣光也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他在美国得到了他当时的偶像、总统罗斯福的接见,罗斯福还拿来一枚光闪闪的金牌送给他。

潘德明还在游历各国时,见到了张学良、顾维钧等,他们都在他的集子上留下了字句。

潘德明

这趟环球旅行还未结束时,潘德明已经找到了救国之路:科技兴国。他后来无数次对侨胞们说:

欧美各国为何炮坚船利、工业发达?主要是科学事业发展得迅猛异常。我们呢?自1840年聚集在新加坡的英国舰队袭击虎门,发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每况愈下。被人称为‘东亚病夫’!我这次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周游世界各国,考察各国实情,主要是为我今后实现科学救国理想打下基础。

大兴科学才能救国,这是潘德明在到访无数先进国家后,总结出来的。这条救国路,与当时无数先进知识分子的看法不谋而合。

旅行快结束时,潘德明有了新的计划:回国后,他要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考察,进一步体现中国人的勇于探索。他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边学科学知识,边考察青藏高原的生态,对青藏高原进行科学考察研究。

潘德明的这个计划对他而言实在太大,可当时的他并未想那么多。他的这一计划,得到了马来西亚锡矿大王华侨富商陈氏的支持。在他的倡议下,侨胞们一下子为潘德明捐款十万美元,汇寄国内。陈氏倡议大家为他募捐时说:

潘先生既然有志环游世界,有中国人的骨气,我们就应该慷慨解囊,解决他今后考察青藏高原用的盘缠费用。

十万美金,在当时无疑是天文数字。有了这笔钱,潘德明等于在一夜之间成了大富翁了。他摩拳擦掌,期待回国后考察青藏高原。

1937年6月中旬,潘德明胜利地返回了祖国,到达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的车里县。

一踏上祖国的领土,潘德明的眼睛立马湿润了。离开祖国时,他是21岁的青年,如今,他却已年近中年。他迫不及待地俯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托在掌心,他只觉得这泥土,好像乳汁那样散发着馨香,他一头扑在了这块饱经忧患的土地上。

祖国啊,我回来了,您的游子回来了!潘德明的泪水滴在土地上。此刻,他内心满是欣慰,他已用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是富有智慧、勇敢且刻苦耐劳的。中华民族不愧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

6月底,潘德明经湖南、湖北、安徽返回了阔别已久的上海。一回到上海,他便准备赴青藏高原考察。可就在这时: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潘德明想都没想,直接将侨胞为他募捐的十万美金全部捐给抗日事业了。

之后的整整八年,中国一直处于战乱中。潘德明几次欲启动计划,均受阻,无奈之下的潘德明只能摇头叹息。

想到自己对侨胞许下的诺言,潘德明心里愧疚极了,有一段时日,他整夜整夜失眠。家人见他如此就宽慰道:现在到处打仗,不能实现诺言,也不是你的错,他们也不会怪你,或许大家都以为你已经死了。

之后,潘德明竟真的决定让自己死掉,他将自己的名字由潘德明改成了潘子明。也从那时起,之前曾在国内外已闻名遐迩的潘德明,彻底消失了。

再后来,潘德明结婚生子,开始过上了普通男人的普通生活。婚后,他唯一称得上与众不同的是:曾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短暂工作。

解放后,潘德明便子承父业,靠熨烫衣服生活。因潘德明还有一门绘画手艺,他也兼画宫灯养家糊口。

潘德明的孩子们从未觉得自己的父亲和别人的父亲有什么不同,当他和他们讲起自己环游世界的经历时,孩子们竟都觉得父亲是在讲故事。毕竟,他们实在无法把眼前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父亲,和环球旅行家潘德明联系起来。

潘德明依旧时刻关心着国家,他比谁都关心时事政治,看着国家一天天好起来,他内心欣慰无比。

1976年10月18日,潘德明听到四人帮倒台的消息,大喜过望,因多喝了几杯酒突发心肌梗塞而辞世,终年68岁。

潘德明

潘德明死后两年多,一位名叫季一德的体育爱好者,偶然得到了一些潘德明只身徒步骑车环游世界的线索。他随即展开调查,并在一堆即将被销毁的废纸堆里,发现了潘德明的出国护照、签证、申请书、船票、书信,以及张学良在巴黎治病考察时接见他所题的壮游和著名画家徐悲鸿丈夫壮游的手迹。

随后,潘德明的《名人留墨集》部分也被找到。季一德还在潘德明家属和各方帮助下,找到了不少与潘德明之环球旅行有关的资料。他在震惊之余,也开始着手依据他的经历写作《环球旅行记》一书。

1982年,该书被出版。也从那时起,潘德明的事迹,才再次陆陆续续被少数人知晓。

时至今日,潘德明徒步环游世界的事迹,依旧未被多数中国人知晓。之所以如此,自然与他带着遗憾刻意埋名有关。

英雄之所以为英雄,从来因为:他们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中国最贫弱的年月里,潘德明为雪东亚病夫之耻而环游世界的举动,足以证明:他是真正的中国英雄。

潘德明

这样的英雄,无论在那个年代,都应被铭记。